查看原文
其他

【项目成果】晚清徽州乡村社会的经济生活图景——以《局董日记》为中心的考察

王云云、康健 用友基金会
2024-09-04

2019年1月10日,作者在祁门汪胜松先生的陪同下在下汪村考察。


作者:王云云、康健


王云云,1983年生,女,安徽无为人,安徽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,历史学博士,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史、中国儒学思想史。

康健,1984年生,男,安徽祁门人,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副研究员,历史学博士,研究方向为明清社会经济史和徽学。


(本文系用友公益基金会“商的长城”重点项目“近代徽州茶商珍稀资料整理与研究”(2019-Z08)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。)

引言



徽州日记种类多样,内容丰富,价值颇高,已日益引起学界关注。在徽州日记研究方面,王振忠教授用力最勤,取得的成就最为丰硕。作者在王振忠教授主编《徽州民间珍稀文献集成》第三册中阅读到《清光绪祁门历口利济桥局局董日记》(以下简称《局董日记》)。

《局董日记》除了记载桥局公事之外,还大量记载作者汪光淼个人和乡村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,集中反映了19世纪晚期徽州乡村社会的生活风貌、风俗民情、教育文化和商业发展情况。作者以《局董日记》为核心资料,从商业经营、民间借贷、劳动力市场、钱粮催证、田地收租情况等角度,对晚清徽州府祁门县乡村社会的经济生活图景进行了初步考察。




一、商业经营

《局董日记》记载了不少商业店铺的经营情况,且日记作者汪光淼也是一位商人,曾和亲友一起合伙经营商业店铺,因此,日记对于这些商业字号的记载最为集中。

1.汪光淼主要经营店铺

从日记内容来看,和兴店、喻义店是汪光淼经营的主要店铺,在日记中频繁出现。无论是作者下乡劝捐,还是平时外出,经常在这两个店里用餐、住宿。而这两个店铺的资本来源,从其分家析产的情况来看,来源大致包括两种:一是承祖,即继承祖业;二是自身经营资本。

和兴店是汪光淼与亲友合伙经营的,从日记内容来看,汪光淼占两股。光绪六年和兴店出现经营困难,合伙人汪仰南请汪光淼一同商讨,并请他代为清理账务。光绪七年九月初一日,汪光淼收到和兴店的息洋二十元,似乎该店后来的效益还不错。作为和兴店的股东之一,汪光淼也常在逢年过节时受到该店送来的一些物品,如图1所示:

图1 《局董日记》所见汪光淼所收和兴店物品一览 


2.店铺捐款方式

商家的捐款方式除了直接捐资修桥外,日记中还出现了以抽取店铺利润的方式进行捐款。光绪五年十二月初一日的日记记载,“河东、河西店家每日愿捐,每年约计钱二百千文,本年自七月初一日起,作半年扣”。这种捐资方式在相关史料中没有记载,这也进一步显示出日记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。


3.茶市讯息

众所周知,在近代转型时期,徽商迎难而上创立了“屯绿”“祁红”等新的茶叶品牌,为徽商的发展迎来新的契机。《局董日记》记载了祁门创制早期的发展情况,尤其对九江、汉口等茶市讯息记载较为详细。此外,对日记还记录祁红创始人之一陈光楷及其怡丰茶号的经营情况。这为了解祁红创制初期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材料,而且一定程度上补充和修正了以往的资料或陈说。

图1.1 晚清著名祁门红茶商人陈光楷故居


图1.2 祁门茶叶水路运输码头


图1.3 祁红鼻祖胡元龙分家书(民国五年)


图1.4 光绪十四年祁门绿茶价码单



左右滑动查看更多


二、民间借贷

在日常生活中,民众难免会因各种原因遇到经济困难,不时会向亲友、钱庄、当铺等借贷,以周转资金,或度过危机。《局董日记》记载了一些徽州民间借贷的信息。具体如图2所示:

图2 《局董日记》所见民间借贷情况

在上述8次民间借贷中,汪光淼都是以债主的身份出现,说明其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。以第7例为例,洪盛因其女婿误烧汪光淼族叔汪登儒的茶科山而借钱。这次借钱可能数额较大,他邀请潘金钩作中订立借约,并以高坦坢田租作抵押,来向汪光淼借钱。


三、劳动力市场

《局董日记》还记载了轿力、脚力等劳动力的价格情况,从一个侧面反映晚清徽州社会相关领域劳动力市场价格。日记记载,汪光淼和亲友出行普遍乘坐轿子,但大多数情况没有注明轿夫的花费,只有6次记载轿力钱的支出。现将轿力价格加以统计,具体如图3所示:

图3  《局董日记》所见轿力钱一览

从图3可知,汪光淼常乘坐轿子出行,轿力的工钱既有用货币支付,也有用招待酒饭的方式给付,但以货币支付的形式居多。根据路途的远近不同,轿力钱也有高低之分。汪光淼还记载了脚力费用,从具体费用来看,脚力钱基本在200文到400文之间波动。


四、钱粮催征

《局董日记》中记载光绪五年、六年、七年,祁门知县多次亲自下乡催征钱粮、征收赋税,可以看出晚清时期地方州县的赋税征收存在不少困难,州县官常为不能及时上缴足额的赋税而忧虑。

如光绪六年十一月,祁门知县柯家缪一起二三十人下乡催征钱粮。十三日,他们陆续到达汪光淼所在的下汪村,在村中的道生祠办公,处理催征钱粮之事。但汪光淼和族众无法筹集足额的钱粮,于是由他负责接待柯知县一行人等,在家中备茶点、晚餐,将他们先安顿下来。安顿好这些人后,汪光淼立即召集各村负责人筹集资金,完纳钱粮。

祁门知县每次下乡催征钱粮所到的村落都是地方望族聚居之地,也是著名的产茶村落 ,有不少富户。这说明一些富户、大户所在的村落承担了地方赋税的重要负担。而祁门知县下乡催征钱粮,多由汪光淼负责接待,不仅显示出具有生员身份的他与地方父母官具有良好的私人关系,同时也说明他在乡村社会中具有很高的威望,一定程度上成为政府征税的代理人。

图4.1 光绪六年祁门知县柯家缪下乡崔征钱粮办公地下汪村道生祠

图4.2 催征钱粮中的重要文书


五、田地收租

明清时期徽州是一个宗族势力较为强固的地区,大姓多聚族而居,形成一个强大的宗族社会,具有严密的宗族制度。徽州宗族一般都拥有一定数量的族产,普遍采取租佃方式经营族产。汪光淼所在的汪氏宗族多采取租佃方式经营。从《局董日记》内容来看,汪氏族产类型很多,既有田产,也有祀产、会产。这些族产不仅数量众多,而且分布很广。日记中详细记录了汪光淼所在的汪氏宗族收租的情况,对于了解晚清时期徽州宗族的田地经营管理具有一定的价值。 

注:封面图为《局董日记》作者汪光淼居住地祁门西乡下汪村现貌

原文刊发《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》2020年第3期

点击左下角“阅读原文”,查看完整文章

长按二维码发现惊喜







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我们,了解更多项目资讯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用友基金会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